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梁化为什么出名~

    信息发布者:zhanghuohua
    2019-04-13 21:58:38   转载

    梁化梅园




    梁化梅园位于惠州市东南部,广东梁化国家森林公园内,隶属惠州市国营梁化林场管辖,是广东梁化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,东与惠东县的松坑镇相接,南与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,西与惠城区的大岚镇相接壤,北靠紫金县的上义镇。总面积3100亩,约有青梅树7万棵,年产青梅200万斤。青梅果加工后,酿成青梅酒,腌制成话梅等产品,成为了梁化的特色产品。
    梁化赏梅花
    “梁化赏梅花”已成省内游热点。闻名的连片梅林“燕岩赏梅”在每年元旦前后,迎来一批批慕名游客,睹其芳容,闻其芬香,赏其“香雪海”中疏枝横斜、古劲苍老、清新幽香所带来的风雅多姿。梅花花色雅丽,傲雪经霜,清香扑鼻。它的神、姿、色、态、香均属上乘,与、松竹并称“岁寒三友”;与松、竹、菊合为“四君子”,深受人们喜爱。在一个月花期内,有近15万人次到这里赏梅、写生、摄影、拍婚纱照等。梁化梅园也就渐渐被游客认定为惠东的“世外梅源”。




    花树下水库位于梁化镇东部,距惠东县城25公里,是东江流域西枝江支流梁化河上游,属大地村委会管辖,东至花树下水库,西至河唇,南至欧坑,北至大鼓岭。




    1955年10月动工兴建,1957年竣工,是一座以防洪、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。水库集雨面积52平方公里,总库容3630万立方米,正常库容2670万立方米,死库容140万立方米,兴利库容2530万立方米,调洪库容960万立方米,设计灌溉面积5.5万亩。 1995年12月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建设,工程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,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,枢纽由主坝、2座付坝、1座溢洪道和放水涵管组成。花树下水库是两县三镇主要水利命脉,灌溉农田包括我县梁化、大岭两镇和惠阳区平潭镇部分地区。 它的安危直接影响梁化、平潭两镇5万多人的收入和生命财产安全。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石屋寮古村落
    石屋寮村内有多幢建于明清时期的大围屋,属福佬文化风格古建筑群,现存的有五楼、新楼、日合楼、观音古庙等。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  梁化屯古郡遗址
    梁化,千年历史,百年古郡,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,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悠久的人文渊源,这既是梁化一笔宝贵的财富,又是构建“文明梁化、平安梁化、美丽梁化” 不竭源泉。




    “梁化旧邦、邻东雄郡”。《惠州府志》记载: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188)〔实即汉惠帝7年——编者〕,置南海郡博罗县,县城设在梁化屯,历时691年;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(公元503年),梁化屯升格设郡,历时88年;隋开皇十一年(公元591年)废梁化郡置循州,梁化是隶属于循州府归善县的一个司,下辖八约(即梁化约、谭公约、安墩约、高潭约、棠阁约、新庵约、石塘约、松杭约),这一建置一直延续至清末。
    梁化屯古遗迹今城廓残存,墙基大石浅埋低下,依稀可辨。石质属沉积岩,长3米,宽2米,厚0.3米。墙基石遗迹在原郡城南门(今在梁化屯屋背)



    谢洞革命老区





         谢洞的革命历史源远流长,素有“红色堡垒村”之称。早在太平天国时期谢洞村民就参加了梁化的洪兵起义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,在大革命运动、土地革命战争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,均有谢洞村民的广泛参与,有共产党人活跃的身影。
         1925年,共产党人就在谢洞点燃革命火种,兴农会、建农军,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。1929年冬,中共惠阳县委机关进驻谢洞,管辖惠城、淡水、多祝等14个区委。其时的谢洞,是惠阳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指挥中心。1931年夏,中共惠州县委机关设在谢洞,管辖惠阳、紫金、河源、博罗四个县的党组织。其时的谢洞,是惠紫河博四县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领导中心。中共地方党、团组织也先后将其领导机关设在谢洞,或经常在谢洞开展革命活动,组织武装斗争。由红军第49团1营1连改编而成的惠阳青年游击队、谢洞赤卫队、东纵一支队、惠紫人民自卫大队饶利中队等革命武装,均曾在谢洞组织暴动,开展武装斗争。共产党人陈允财、刘高、邓秀芳、黄云鹏、陈育、钟年、胡施等,都先后在谢洞开展地下活动,留下了许多革命足迹。为保卫县委机关的安全,掩护地方党的领导同志,谢洞村民有16人壮烈牺牲,35人遭受敌人的酷刑审讯,被逼卖儿卖女、改名换姓、流浪他乡的村民,不计其数。

         因此,为了缅怀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先烈,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,1999年3月修建谢洞革命烈士纪念碑,建设红色旅游景区。

    文昌塔
    梁化文昌阁古塔,位于梁化镇水联村,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九年间,距今有320多年,塔身呈六角形,高15.5米,三层,塔底面积14平方米,是我县仅存的一座古塔,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
    青枣园



    梁化种植青枣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最先有台湾地区客商在七星墩租地200多亩种植,村民在品尝青枣后觉得味道不错,便开始学习台湾地区客商的种植技术,纷纷种起青枣。


    孔雀园



    12
    梁化星湖葡萄园
    这里四面环山,毗邻梁化梅园,园区采取有机种植方式,不打农药。入口清甜,果肉饱满,个大无籽是这的葡萄亮点。光用手捧着也能感受到其沉甸甸的分量。




    怪坡
    该林场内的一段梁化怪坡更是名声在外,每年路过此处的游客都会体验一下魔幻感觉。怪坡所在路段名为沙弗岗,怪坡是一段下坡路,长度约15米,坡度约10度,坡底尽头是一段上坡路。可是,当汽车驾驶至“下坡”路段停止并换空挡时,汽车并未出现平时沿着下坡路继续滑行的情况,而是自动倒退,退至10多米后才停止。当汽车前行走完这段“下坡”路掉头后,肉眼看到的怪坡是上坡路。不过,同样的怪事出现,汽车冲至“上坡”路段停止并换空挡,汽车会沿着“上坡”自行前行。
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蔬菜园




         梁化镇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,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188年),置南海郡傅罗县,县城设在梁化屯,历时691年。该镇位于惠州市东南部,辖区面积210平方公里,下辖21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,耕地面积5.68万亩,总人口6.3万人,是一个农业大镇。
          近年来,梁化镇党委、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,积极实施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》,紧紧围绕惠东县委、县政府“打造珠三角绿色食品供应基地”的部署,竭力打造省级蔬菜专业镇,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。实现生产总值达10.4亿元。
    梁化美食
     梁化镇是梅菜之乡,盛产梅菜。扣肉是客家地方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菜。梅菜色泽金黄,香气扑鼻,清甜爽口,不寒不燥不湿不热,被传为“正气”菜,而久负盛名,与盐焗鸡、酿豆腐同时被称为“惠州三件宝”。梅菜扣肉的特点是颜色酱红油亮,汤汁黏稠鲜美,扣肉滑溜醇香,肥而不腻,食之软烂醇香。



    油豆腐是广东省传统的汉族名菜,属于粤菜系客家菜。其色泽金黄,内如丝肉,细致绵空,富有弹性。其制法独特,系经磨浆、压坯、油炸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。既可作蒸、炒、炖之主菜,又可为各种肉食的配料,味道鲜美。



    腐竹是梁化的又一特色,本土出品,竹色泽黄白,油光透亮,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成分, 爽口、开胃、营养价值丰富。配以小葱、生姜与鱼头一起焖,鱼头肉质嫩滑,腐竹口感丰富多汁。
    梁化白切鸡,选用农家自养的阉鸡,通过热水浸煮而成,鸡肉刚熟不烂且皮爽肉滑。白切鸡,有的地方也叫白斩鸡。斩件切好装盘的白切鸡皮黄肉白,清清爽爽,鸡味浓郁,特别诱人。配上红葱头酱油,吃起来皮爽肉滑,更是增添了几分原汁原味的清新香气。


    梅菜在惠州又称为“惠州贡菜”。乡间民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、精选、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,与精选的五花肉一起剁碎,下锅清蒸,出炉后香气扑鼻,既有梅菜的原滋原味,又有独特的口感。



    梁化鸡龙山青梅酒产于惠东县梁化镇。梁化镇气候温和,盛产青梅。青梅主要产地是梁化林场梅园和吕屋坪梅场,两地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。1995年,梁化酿酒二厂结合传统制法,利用本地丰富青梅果资源,参照葡萄酒生产工艺,用发酵、浸泡、调配、过滤酿酒造出鸡龙山青梅酒。该酒色泽诱人,呈金黄色,清亮透明;甜酸适度、醇和、酒体协调,口感特好;酒精度18度,易入口,不上脑;具有开胃、消除疲劳、驱除肌肉酸痛、保健等功效;可温饮、可冰冻饮、其风味独特。
    1月19日,广东省旅游协会举办的广东旅游名镇名村评选活动公布入选名单,惠东县梁化镇荣获“广东旅游名镇”称号。梁化镇地处惠东县西北部,距惠东县城14公里,拥有良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,主要景点包括梁化森林公园、梁化梅园、怪坡、候鸟度假区、文昌塔、花树下水库等,其中以梁化森林公园的连片梅林—梅园最为出名,有“世外梅园”之称。近年来随着知名度提升,慕名前来“燕岩赏梅”的游客数量逐年攀升。今年岁末年初近2个月花期里,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。


    转自梁化镇人民政府




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2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